在食品软包装材料中,塑料因其价格便宜,加工简便,性能多样等优点而在各国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塑料在食品包装中由于小分子的迁移而造成的异味或者潜在化学物的危害不容忽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环保问题的日益关注,人们对由于塑料包装废弃物难于降解而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也越来越重视。我国在2008年6月1号出台了“限塑令”,旨在降低“白色污染”对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因此在食品包装领域用绿色包装材料代替传统的塑料包装材料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作为一种无废弃物的资源型包装材料,可食性包装材料解决了包装材料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开发研制的各种新型可食性包装材料在食品包装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可食性包装材料
可食性包装材料是将本身可食用性的材料成分,经组合、加热、加压、涂布、挤出等方法而成型。可食性包装材料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我国古代包装肉菜的“豆腐皮”与“糯米纸”。可食性包装材料以其原料丰富齐全、可以食用、对人体无害甚至有利、具有一定强度等特点,近几年得到迅速发展。
可食性包装材料现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的包装,使用方式主要有:将可食性包装材料制成薄膜,作为商品的内包装和外包装;裹包糖果;作为粘性糕点的衬垫;作为包装袋用以密封包装食品;浸涂商品而将商品包装于膜壳内;制成一次性的饮料杯与快餐餐具等刚性与半刚性容器;制成肠衣、果衣与胶囊等。
作为包装用材料,可食性薄膜必须要具有一定的阻隔性、机械性和稳定性。可食性薄膜的阻隔性包括阻气性、保香性、水汽渗透性和阻油性。因为蛋白质、多糖、脂类物质等均为大分子聚合物,具有聚集紧密、分子间空穴小和分子结合力大等特点,以其为基料制备的可食性薄膜阻气性好,特别是阻氧气性极佳。可食性薄膜的保香性与阻气性密切相关,阻气性能好的薄膜,保香性都相对较好。然而,保香性还受薄膜厚度、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影响。与此同时,可食性薄膜的水汽渗透性除与薄膜组分、基料亲水性、薄膜方向性、膜厚、环境温度以及湿度等因素有关外,还受蛋白质性质、成膜溶液pH以及蛋白质的交联等因素影响。通常情况下,适宜的条件有利于阻水汽渗透性的提高。部分可食性薄膜具有阻油性,特别是亲水基膜,例如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淀粉、明胶、玉米蛋白、褐藻酸盐等基料制成的膜,由于基料的分子量大、分子密度高、空穴小、分子结合力大、胶质溶液适度的浓度和黏度等因素影响,膜质细密,不渗油。可食性薄膜的机械性主要从撕裂强度、延伸性等方面考虑,因为这些性质会直接影响包装食品时材料的机械加工性能。另外,可食性薄膜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常会因灭菌需求而受到紫外光照射,薄膜组分不同,分子结构不同,受紫外光辐射后所呈现出的特性不同。因此,薄膜要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除上述特性外,可食性薄膜食用时还具有营养性、风味性、无毒无害性等特点,即使不食用,薄膜也会自动降解,或可作为家禽饲料,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2 可食性包装材料的分类
根据制备可食性包装材料的主要原材料的不同,可将可食性包装材料分为淀粉类、多糖类、蛋白质类、脂肪类、复合类。
淀粉类:淀粉类可食性包装材料是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制作时,将淀粉成型剂与胶黏剂按一定比例配制。然后充分搅拌,再通过热压等方式加工制成包装薄膜或具有一定刚性的包装容器。 所用淀粉有玉米、红薯、土豆、魔芋及小麦等。所加入的胶黏剂多为天然无毒的植物胶或动物胶,如明胶、琼脂、天然树脂胶等。
多糖类:多糖类可食性包装材料主要利用多糖食物的凝胶作用,以多糖食品原料为基料而制得的。用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果胶等基料可制得纤维素薄膜;以水产贝壳提取物和壳聚糖为基料可制成壳聚糖薄膜;利用红薯、土豆、木薯、谷物等农产品经发酵后产生的高分子化合物茁霉多糖可制成茁霉多糖薄膜;利用谷物淀粉糊与水可制成水解淀粉薄膜。
蛋白质类:蛋白质可食性包装材料是以蛋白质为基料,利用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加入其他添加剂改变胶体的亲水性而制得的包装材料,多以包装薄膜的形式存在,根据基料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胶原蛋白薄膜、乳基蛋白薄膜及谷物蛋白薄膜。
脂肪类:脂肪类可食性包装材料是利用食物中脂肪组织纤维的致密性制成的包装材料。根据不同的脂肪来源可分别制成植物油型薄膜、动物脂型薄膜和蜡质型薄膜3种脂肪类包装材料。植物油型薄膜中的脂肪可分别从桂树脂酸、亚麻油酸、棕榈油、向日葵油、椰子油、红花油、菜籽油等植物油中提取;动物脂型薄膜中的脂肪可从无水乳脂、猪油等材料中提取;蜡质型薄膜中的脂肪可从蜂蜡、小浊树脂蜡、巴西棕榈等材料中提取。
复合类:复合类可食性包装材料是利用多种基材组合, 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制成的包装材料。其基材包括前述4种类型所用到的基材,如淀粉、蛋白质、多糖物质、脂肪材料及其必需的添加剂。
另外,根据材料的形状,可食性包装材料还可以分为可食性涂层材料、可食性薄膜材料,可食性包装纸和可食性包装容器。如蜂蜡和无水乳脂则为可食性涂层材料。我国早在明朝郑和下西洋时期,就利用蜂蜡来封装水果,以延长水果的保鲜期。以蛋白质、多糖以及脂肪为基料制备的可食性包装材料多为包装薄膜。以大白菜和胡萝卜为基料制备的蔬菜类包装材料则均为可食性包装纸。另外,澳大利亚研制出的一种可食性盛炸土豆片的容器,有酸、辣、咸、熏鸡等不同风味,使容器味道并不逊色于炸土豆片味道。人们吃完土豆片,还可将容器一起吃掉。
3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可食性包装材料虽然有绿色、环保等独特性质,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为了防止污染,可食性包装还需要一层外包装,这反而加大了成本,与现在提倡的包装“减肥”的宗旨不符。其次,这种新型的可食性包装材料是否对人体安全,还需要进行安全评估。国家卫生部规定,一种新型材料或合成材料都需要安全评估。另外,可食性包装材料主要是由淀粉和纤维制成,具有一定的吸水性,易生物降解,所以容易发霉、虫吃、鼠咬和腐烂变质。此外,这种材料只适用于包装干性食品或小食品,如儿童食品、休闲食品、体育食品等,不适于包装含有水分的食品。因此,可食性包装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性能有待提高。可食性包装无论是包装容器的加工与成型,还是所制备的包装制品,其性能与纸、塑料等包装性能相比,差距较大,还需进一步提高。二是工艺有待完善。可食性包装的相关制造工艺还不十分成熟,技术参数不很稳定,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品种有待进一步开发。目前,可食性包装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品种上主要存在膜多容器少、软材多硬材少、天然多加工少、粗糙品多精制品少等问题,有待于解决。
并且可食性包装对于消费者来说可能会存在心理障碍。把包装和食品一起吃下去,这不符合人们的饮食习惯。而且现在还没有关于可食性包装的安全检测,材料价格相对传统材料也较贵,所有这些因素都限制了可食性包装材料在市场中的大量应用。
可食性包装材料作为当前食品包装工业的研究热点,其包装功能多样,不污染环境,取材方便,可供食用,世界各国竞相投入大量资金研制新产品、新技术。国内外对今后可食性包装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功能可食性包装材料、多层可食性包装材料、微胶囊化和类塑料可食性包装材料的开发。这些新型可食性包装材料的开发,充分实现了包装材料的功能多样化、性能优良化、资源节约化的特点,同时也适应了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