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新技术,只需加热和适量水,便可使可堆肥塑料在几周内分解。
这项新技术理论上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聚酯塑料,也许可以制造可堆肥的聚酯塑料包装,来替代不可降解的聚烯烃塑料,让聚烯烃塑料用于制造更高级的产品。
徐是描述这一过程的论文的资深作者,这篇论文将发表在4月21日的《自然》杂志上。
左图:一种改性过的塑料
右图:在标准堆肥中仅仅三天就分解了,两周后完全分解
这种新工艺是将聚酯吞噬酶嵌入塑料中。这些酶是由一个简单的聚合物包裹保护,防止酶解开而失活。当遇到高温和水时,这种酶不再受聚合物外壳的影响,开始将塑料聚合物大口吞入其构件中ーー就PLA而言,将其降解为乳酸,以便在堆肥中培养土壤中的微生物。聚合物的包覆也会降解。
徐的想法是将纳米尺度的聚合物吞噬酶直接嵌入到塑料中,并将它们隔离和保护起来,直到遇到适当的条件才释放它们。
她开发了一种叫RHPs(随机杂聚物)的分子,由四种类型的单体亚基组成,每种单体的化学性质都是为了与特定酶表面的化学基团相互作用而设计的,RHPs包裹着吞噬酶,将其轻轻地固定,既能起到保护作用,又不会使酶失活或提前生效。当遇到高温和水时,吞噬酶不再受RHPs的限制,开始将塑料聚合物大口吞入其构件中,这种酶可以把聚乳酸完全降解成乳酸,以达到堆肥的作用。另外,RHPs自身也会在紫外线的照射下降解掉。
表面降解 VS 嵌入式降解 图B的工艺就是徐所用的工艺,用这种工艺技术制造的塑料,超过98%能降解成小分子,而非微塑料。
聚乳酸(PLA)塑料薄膜 左图:放入堆肥 右图:堆肥一周后 左图:PCL(聚己内酯)塑料丝 右图:带有RHP的脂肪酶的纳米簇,在温水40℃下,在36小时内几乎完全降解成小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