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基于包装及其废弃物的环境危害,呼吁各国采用“绿色包装”。绿色包装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易降解、可再生和重复利用的一种环保型包装。“包装减量”是绿色包装的第一条原则,即在满足包装各项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这就能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包装废弃物的数量。
《包装与包装废弃物》标准中明确了包装的基本功能:抵抗震动、压缩、潮湿、光照、氧化、微生物、危险性物质、有害气体等影响因素,来保护产品不受损害和消耗。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字——护。身为上述国标的主要起草人,王主任表示,不论是对食品、药品、化妆品,还是工作生活必备的电器和日用品,“产品护卫”都是衡量包装是否称职的最起码要素。
不过,有些厂商热衷于搞过度包装,就是用超出功能需要的材料用量和包装层数,来夸大产品的体积、价值和“容貌”,诱使消费者买椟还珠。王主任介绍,许多国家的法规把过度包装定性为欺诈:如果进口商品的包装相对于内装商品的体积过大,或是包装图案的设计跟内容不一致,则会被视为有欺诈倾向。“比如我国某些礼盒装营养品,明明只有4个小盒营养品,偏要将它分装成两包,再用塑料袋、小纸盒、泡沫塑料填空,然后外面套上一个印制精美的大包装盒。商品体积还不到包装物的1/100,要是出口肯定被限。”
对食品和化妆品,我国国家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也规定了一项明确的强制性指标——包装空隙率,也就是商品销售包装内不必要空间的体积占包装总体积的比例。这道“铁门槛”规定,糕点的包装空隙率上限为60%,饮料和酒不得超过55%,保健品和化妆品不得超过50%。同时,这套标准中还给体积小但数量多的内装物开了“特殊通道”:对于单件净含量超过30毫升或30克但不超过50毫升(或克)的内装物,包装空隙率上限为60%;而单件净含量不超过30毫升或30克的内装物,其包装空隙率上限为75%。
记者了解到,重复使用和资源化处理,是减少包装废弃物终端总量的两张王牌。不同于我国对一次性包装的过度依赖,欧盟对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情有独钟。从运输包装的塑料托盘、周转箱到食品和饮料的玻璃容器,都在欧盟广泛使用。美国的实际情况大致与欧盟相同。据他介绍,全球每年生产纸浆约3亿吨,其中近1/3是用回收废纸生产的;2006年欧盟用废弃物燃料发电创下的产值达200亿欧元。
包装挡了两成企业的财路
王主任认为,由于我国人均资源匮乏,因此就包装材料而论,应尽可能利用可持续获得的生物质原料代替无机物,这也是目前发达国家研发新包装材料和辅助包装材料的主要方向。比如一般运输包装材料,若用锯末、稻秆、麦秸等粉碎、过筛后的粉末代替塑料制品中的碳酸钙填料,不但可以提高包装材料的性能,还使其净热值增加,使可再生利用的热量更多。
王远德主任还介绍,很多发达国家以保证产品质量为由,制定一些技术性“铁门槛”作为限制产品进口的最佳手段,即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我国每年有20%的企业会因为包装问题而影响到出口业绩。对此,他认为,我们有必要深入、全面地分析研究欧盟和美国的历史经验,结合国情,逐步接受实践已经证明的科学结论,逐步建立起适应全球经济发展并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化体系。”
延伸阅读:
中国出口商品包装研究所(CEPI)科技研究与标准化室主任王远德主任负责起草我国国家标准《包装包装与环境术语》(GB23156-2010)、《包装与包装废弃物》(GB/T16716)和《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GB2335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