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高盟论坛 正文
电子监管码的争论
时间:2013-05-06   来源: 包装前沿   阅读:15902次

投稿箱:

如果您有包装新产品、新材料或者包装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会议合作、展会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3270059559@qq.com(期待您的邮件!)。

    编者按:
    去年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商务部共同下发通知,规定自2008年7月1日起,对部分产品实施电子监管。这意味着受监管的产品在生产时,除了必须贴上原有的“商品条码”外,还要再多加贴一个“电子监管码”。
    “一石激起千层浪”,该通知自出台之日便在业内引起巨大争议,支持者很多,反对者亦不少。产品是否应该加上统一的电子监管码成为行业热点,对此有人提出质疑:增加一个条码,真的就能提高产品质量、推动行业进步吗?亦有人认为电子监管码理论上很好,实际上不现实,弊大于利;技术上存在问题:赋码时印刷速度快,喷码速度慢;损耗大、效率低,只会增加企业负担;今年3月中旬,19家知名食品企业联合“上书”对加贴电子监管码提出严重质疑;更有业内人士表示,此乃“无谓的利益之争,引发莫名其妙的技术层面之争。”一时间众说纷纭。
    同时,亦有人认为,电子监管码存在着巨大的商机。那么,各方对此到底是怎么看的呢?本期BBS我们一起探讨,以期对此能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一、系列政策力推电子监管码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统计信息,截至2008年6月30日12时,共有加入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企业58,465家,赋码企业11,817家,激活产品22.50亿个;通过电子监管网举报的涉假信息781起,并及时予以了查处。同时,部分特种药品也实施了电子监管网管理。在这一结果的背后,是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
    2007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实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的通知》,要求对纳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CCC)管理的重点产品实施电子监管。
    《通知》公布了《首批入网产品目录》,家用电器、人造板、电线电缆、农资、燃气用具、劳动防护用品、电热毯、食品、化妆品9大类69种产品列入其中,要求上述九大类重点产品生产企业在申请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CCC)时,必须加入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并在产品包装上使用统一标识的电子监管码后方可出厂销售,已获得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证书的企业要尽快赋码入网。对于赋码方式,《通知》规定前期可贴码,后期须印码。
    2007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关于做好重点产品质量电子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首批入网产品目录》9类69种产品要在2008年6月底前赋码上市,而这69种产品共涉及企业8.7万家。2008年2月21日,国家质检总局根据实施情况发布《关于2008年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推进工作部署的通知》,对赋码方式和上市时间进行了调整。
    《通知》称,考虑到产品包装多样性和赋码印刷的技术难度,在以一件产品赋一个码(简称一品一码)为原则的基础上,将赋码方式分为A、B两类,A类为一品一码,B类码赋在每种产品多大规格的包装上由企业自行决定,并公布了《首批入网产品最小赋码单元参照表》供入网企业参考。对于企业产品包装印码问题,原则上不打乱企业原有的包装供应商体系,可由企业提供名单报当地质监局推进办确认备案。赋码印制方式以印在产品包装或说明书为原则,也可根据产品包装形式采用贴码或喷码等方式。因特殊原因确有困难不能及时赋码的,经过质检部门审核同意,过渡期可以到2008年12月31日以前。
    今年1月8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首批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可变条码标签印刷企业名单》,47家印刷企业被列入名单。入网生产企业可在印制电子监管码时自愿选择印厂。4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第二批赋码印刷企业推荐名单》,56家印刷企业被列入。6月5日,国家质检总局又向各省局和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和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发布《关于报送第三批赋码印刷企业推荐名录的通知》,要求以特快专递报送确有可靠可变条码印刷技术能力、且有良好信誉及保障能力的电子监管码赋码印刷企业名单。
   二、电子监管码存在技术和成本瓶颈?
    1.技术成本扣锁商机瓶颈
    “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赋码问题,这成为电子监管码推进工作的一个瓶颈。”在今年6月举办的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商业票据印刷分会第九届年会暨票据印刷与可变信息标签印刷研讨会上,国家质检总局严冯敏副司长指出。据了解,目前对产品的赋码方式主要有:1.纸类包装材料变码印刷。2.塑料薄膜包装热转印。3.贴标。直接在产品上贴标的赋码成本实际不超过0.02元;将监管码直接喷印在产品的纸质标签上,该方式的赋码成本,根据柯达、惠普等专业印刷机构核算理论成本不超过0.001元,综合人工成本、折旧及损耗等成本后为0.001元至0.002元;将监管码直接印刷在产品的塑料包装上,此种方式的赋码核算成本不超过0.005元。对于这些赋码方式,某入网企业表示:“黏贴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此大的生产量,要是一件件黏贴,需要巨大的人工成本。印刷也会有一定成本增加,不过幅度不是很大,但是技术上有些问题。”
    业内专家指出,主要是变码印刷设备的高技术含量与电子监管码的大批量问题之间的矛盾,因为电子监管码要求“一品一码”,他不同于普通的条形码,而是技术含量更高的“变动码”,要求每一件产品都有惟一性,他附在每种产品的最小包装上,数量之巨大可想而知。传统的热转印设备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国内具备这种印刷技术的工厂寥寥无几。目前全国有印刷变码的印包企业大概仅仅有300多家,远远满足不了几万家入网企业的印刷需求。另外,包装材料的种类多,除了纸质材料外,还有:塑料薄膜、复合膜、不干胶和金属材料等。因此对印刷技术能力的要求就更多。
    “据我了解,对实施电子监管码除在社会上还存在不同意见外,在推行电子监管码的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高级顾问谭俊峤表示,目前有些印刷设备速度快,而喷墨印刷速度慢,不能实现连线印刷;而且脱线(脱机)喷码或印制标签的生产过程中,产品损耗和废品率较高;同时,电子监管码的喷墨和标签生产成本较高,国产墨水喷墨后的产品质量难以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以及附着力强耐磨蹭的问题,都是有待解决的难题。
    实际上,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码之所以会出现众多质疑,其印刷赋码是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增加产品成本的重要环节。在现有的设备情况下,为了实施该法规,产品生产企业尤其是产品包装企业需要投入巨资进行设备改造,配置专门人员,购买耗材以及获取大量电子监管码,这会给利润较小的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而由不同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包装也使得电子监管码赋码印刷工作遇到技术上的困难,在高速连线印刷包装产品的同时印刷数据可变的电子监管码,在目前情况下,无疑要大幅度降低生产速度,如先进的凹印设备,速度已达300m/min以上,而多数电子监管码赋码印刷设备都不能与之匹配。更为棘手的是,目前的包装印刷企业,很少有掌握可变数据印刷技术的。即使是目前一些规模较大的包装印刷企业,面对可变数据印刷这一问题,也深感棘手,更何况是我国目前众多参差不齐的小型包装印刷企业。
    2.企业说法
   (1)饮料
    可口可乐:对快速消费品建设性不大
    对于近期备受关注的电子监管码问题,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公共事务及传讯总监赵彦红答复:关于电子监管码问题,可口可乐与众多中外企业以及行业协会一样,认为电子监管码系统与现有的质量监控系统功能类似,且认为他对快速消费品不是特别有建设性,并希望和有关部门继续保持沟通。
    娃哈哈:电子监管功能有限
    有关电子监管码,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在两会上即已提出,该项措施的实施对于预包装食品的积极功效有限。宗庆后表示:“对于预包装食品,除了极大地增加操作难度和成本外,其对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真正积极意义非常值得商榷。因为食品生产有其自身特点,一个批次可以有数以万计或十万计的最小包装。一个独立销售包装(瓶或箱)的安全性并不代表该批次食品的安全性。即使该销售包装‘赋码’信息正确,也不能代表该批食品安全。目前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是按照生产批次进行监管,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考虑到产品包装多样性和赋码印刷的技术难度,在原先以一件产品赋一个码(简称一品一码)为原则的基础上,将赋码方式分为A、B两类,A类为一品一码,B类码赋在每种产品多大规格的包装上由企业自行决定,虽然有24类食品被列入B类赋码范围,即目前原则上可暂在上一级大包装(外纸箱)上赋码,但这种赋码形式并不会对维护普通消费者权益起到任何积极作用,因为普通消费者一般不会整箱购买预包装食品,大多数只是零星购买。另外很多超市等销售终端在拆箱将箱内小包装食品摆上货架后,外包装箱也随之视为垃圾处理,因此外纸箱上的电子监管码也就不起作用了。”
    (2)乳品
    蒙牛/伊利:小包装产品实行难
    作为国内最大的乳品生产商,蒙牛和伊利均表示,作为企业愿意支持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广实施,尽管如此,在部分产品喷码等实际运作过程上还是存在一定困难。将电子监管码喷在酸奶等小包装产品上并非易事,有些容量较小的产品包装上根本容纳不下电子监管码上的一系列信息。蒙牛、伊利的小包装产品占据其生产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如果执行,受到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此外,由于蒙牛、伊利的产品种类非常多,因此如果实行一个品种一个条形码的话,蒙牛、伊利的电子监管码数量必定要上百亿,仅是终端系统的数据录入就可能出现数据容量不够的问题。
    (3)奶粉
    美赞臣:还有很多技术上的疑虑
    美赞臣方面则表示,公司十分支持对食品安全有帮助的国家政策,但在推行电子监管码一事上,企业同时也希望能在技术层面多一些探讨。美赞臣广州有限公司对外事务总监陈小敏表示,公司本身已有一套比较成熟、完善的防伪码系统,因此对企业而言推广电子监管码是可以实现的。但目前公司对于电子监管码的推行还有很多技术上的疑虑,如是否能确保电子监管码能稳固在产品上不被转移,避免由此造成假冒伪劣产品等不安全事件的出现?从企业方来说,推广电子监管码可能会影响到工厂的经营效率、生产成本以及设备改造等多方面,因此如何推行电子监管码才能尽量降低这些影响,同时也能完善原有的食品安全系统?这些都还需要企业和政府再进行探讨和协调。
    (4)调味品
    李锦记:对推行持观望态度
    目前李锦记对电子监管码的推行仍持观望态度。李锦记食品有限公司有关人士表示,现在有关电子监管码的争论主要在于是否要推行到所有产品当中,还是只推行到主要的产品类别。若推行电子监管码,李锦记在生产方面的确会有一些困难,公司在成本方面也会有所增加,虽然李锦记执行电子监管码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但从公布将执行电子监管码到试运行只有短短几个月时间,对企业而言还是比较仓促。
    鹰金钱:企业现有系统与电子监管码功能类似
    鹰金钱企业集团的副总经理杨浩波表示,有关部门的出发点是好的,通过电子监管码这套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企业,保护消费者,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食品是微利行业,特别是一些调味品,一些产品的单品零售价仅在2元左右,如果要使用电子监管码,至少增加2%的成本。此外,每家企业都有一套防伪措施,与电子监管码的功能类似,每年都投入不少资金提高防伪技术,电子监管码是否有必要还需要商榷。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是合法的企业,现有的法律法规就可以追溯产品、企业,一旦出现问题,一样可以追究企业的责任,并不需要依靠电子监管码的方式来执行。杨浩波表示,如果强制推行电子监管码,企业的成本负担最终还是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5)糖果
    徐福记:散装产品实施有难度
    徐福记对电子监管码的推行持支持态度,但同样也对该项技术与实际生产的结合存在一些疑虑。东莞徐福记食品有限公司公关部负责人孙天珍表示,目前公司已做好准备,饼干产品于5月1日起试运行电子监管码,但是其余产品特别是散装糖果在这方面将会如何运作,可能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指导。由于徐福记有近半数的糖果都是散装产品,因此在这些单个产品上喷加电子监管码存在相当的技术难度,这对徐福记的整体生产影响也比较大。
    公司对于实施电子监管码非常支持,但是这一措施的实施需要更多细节上的沟通。“徐福记与质检总局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国家推出这一政策可令我们与消费者有更多良性的互动,但由于每家企业的资源和条件都有所不同,所以在实施时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同的实际问题。”孙小姐表示,从公司乃至产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推行这种性质的措施确实是有益的,但是在实际操作时也要考虑到企业本身已有的管理操作系统,如何让企业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有效地完善食品安全系统,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来实现。
    箭牌:建议深入调研提高可行性
    箭牌方面则表示,作为守法经营的企业,公司坚决支持政府部门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所采取的必要的管理措施,但是也强烈呼吁政府管理部门在制定政策时深入企业调查研究,进行可行性评估,并在法规出台前在全社会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使法规更具可操作性。只要对消费者有利,而企业又可操作、在目前的生产条件下增加的成本企业能消化,企业一定积极响应,认真执行。
   (6)某食品生产企业人士:相关部门的初衷肯定是好的,在食品、电器等多个行业要求张贴电子监管码,目的是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但是我觉得这一规定本身具有一些不可操作性。目前国家已经对食品行业有一个市场准入机制,就是通常所说的“QS认证”。“QS认证”已经对产品质量控制得非常严格,检查的方方面面比较细致,已经达到了控制食品安全的目的。对于国家的法律法规,各家企业都愿意支持,但是“电子码规定”的可操作性太差,支持起来非常困难。这也是为什么当初QS认证没有出现太多异议,而此次的电子码却反应如此强烈的原因。
    电子码所显示的诸如包装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的相关资格等信息基本都已经体现在产品外包装和标签上。我们觉得如果要控制食品安全,可以把企业在生产、检验等多环节的资质都在销售商处备案,从销售环节入手,这样更实际些。不管是食品行业还是其他行业,真正的大企业,都在为了维护产品质量而努力。真正存在安全隐患的基本都是些小企业,这些连厂名厂址都不会外漏的小企业才是控制产品质量最关键的环节。而这些小企业恰恰是不会执行国家相关产品质量规定的,不管是之前的“QS认证”还是现在的“电子监管    码”,对他们都没什么约束力。现在等于是一些有安全隐患的产品还在市场流通,真正好的企业和产品反倒被重复管理,所以我们呼吁监管部门能采取更完善的监管方式。
    (7)温州海霸印业有限公司:近期从新加坡进口的一台电子码喷码机,最近常出问题,开开停停。这让原本可以一次性印180m的机器,现在最多只能印30m左右。而且,耗材、油墨等原料都控制在新加坡的电子喷码机生产商那里,对方开出的价格无形中让印刷产品成本上升了不少。仅一个普通的小盒子,印刷成本就上升了0.03元以上,一天百万只印下来,巨大的费用让人着急。
    “但现在也只能干着急。”董事长项祖荣说,目前国内电子监管码的喷码设备,全依赖从欧美、新加坡等地进口。进口的那台设备,两个喷头就花了60多万元,同时目前喷码设备在国际上都还不成熟,许多问题都还在实验中,如一个小墨盒,打印10万只盒子,就不能用了。成本增加了,效率反倒下降了。现在都不敢接那些一个盒子成本才几分的印刷单子,一来不好向企业提价,二来即使提高了价格,最多也就几分,很多时候得不偿失。
    (8)某著名包装公司人士:电子监管码的出发点是为了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时方便追溯,这本身很好,不过大量产品很难跟踪。对我们来说,电子监管码包括购买喷码机的投入并不算大,增加的成本不多,不过终端客户不太愿意,因为我们这里哪怕增加2分钱的成本,但到他们那里可能就要增加2角的成本了。而且电子监管码喷码速度与印刷、复合、制袋的速度不配套,如我们的印刷速度是140m/min,但喷码的速度远远低于此速度,而且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损耗,因为电子监管码有连续性和惟一性,万一有号码缺损,那怎么监管呢?因此觉得电子监管码还不成熟,实施起来有难度,就算在国外也还没有成功的例子。
(9)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郭经理:
   我认为电子监管码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而北大方正的EagleJet H300喷印系统,是一套非常完美的电子监管码的解决方案。首先,他是一个成熟的生产型解决方案,使用工业级喷墨DOD喷头,能够高速运转,在304dpi的精度下最快可以达到100m/min的速度。这就为企业提供了生产保障。
    并且,基于方正多年从事软件研发的经验,可以快速、及时地响应市场变化,适应各种不同的用户的需求。并且,承印介质非常广泛,采用UV专用油墨,能在各种纸类、膜类介质上稳定成像,一次固化成型。印品质量稳定,耐腐蚀、耐摩擦、耐刮蹭。我们的系统与新闵太阳的标签轮转印刷机也已实现了完美的配合。当然,现在他的速度还是只能在70~100m/min,只能配合在中速的标签轮转印刷机上。
对于电子监管码的前景,我当然非常看好。而在技术上,北大方正已经能够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
    (10)鑫宝软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周先生:
    虽然食品安全法草案将电子监管码的相关规定删除了,但是我个人认为企业仍然可以自主选择“电子监管码”这种方法来达到防伪的目的,随着消费者对电子监管码的不断了解,我相信最终消费者亦会要求企业使用监管码的。所以我对电子监管码的前景非常看好。
目前企业是否要投资这一领域,实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趁现在市场不成熟,抢先进入应该算是不错的选择。并且如果在资金方面紧张的话,也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小型的打印机来实现赋码。
    (11)北京圣德安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廉志华经理:
    草案将电子监管码的相关规定一删,整个电子监管码的前景变得不是很明朗,目前很多印刷企业都采取了观望的态度。目前国内的设备、技术尤其是速度这一项,也使得电子监管码的推行受到一定的限制。我想企业还是需要非常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12)北京圣德安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刘长亮经理:
    我想造成企业观望局势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草案删除了相关规定,目前的技术还不够成熟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至于企业担心增加成本,我认为倒不存在成本的顾虑。因为表面上看好像增加了电子监管码赋码的成本,但是企业可以减少一些其他的防伪工艺,控制得好的话,反而能获得成本上的优势。广东的标签企业起步较早,还有河北,他们接受新鲜事物也比较快。我们的UV喷码系统设备在2007年已销了20多台,基本上都是销售到这两个地区。所以,作为设备供应商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能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13)海隆集团北京欣健隆印刷设备销售有限公司杜经理:
    我非常看好电子监管码!这是因为最基本的一点即防伪是必须的。目前我们大部分企业采用的基本是物理防伪,如激光、全息仿伪等多种手段,但是这些都会很快被仿造,而且仿得比较逼真,消费者很难辨认。电子监管码是一种互动式防伪,而且是一品一码,只要这个码被查询过,他就不能被查询第二次,能极好地起到防伪作用。
    第二是有些企业比较担心报废的码怎么办,这有两种途径可以选择:一是报中信国检,直接报废;二是在拿码的时候,就拿多1%~2%的码。这些是可以通过技术层面来解决的问题,不足为虑。
    电子监管码在防伪、物流管理、质量追溯等方面皆极具优势,因而企业要把握机遇。
    目前有些企业选用热转印来赋码,我认为热转印只是一种过渡,因为热转印机只有一个喷头,每次只能走一列码,并且速度不够快。我认为最终在电子监管码领域全面实行的可能是喷墨印刷技术,因为喷墨可喷32列、达到150m/min的速度,在生产上是非常可行的。像欣健隆的电子监管码赋码印刷解决方案,无论是单张纸喷印,还是连续纸喷印,均已实现在线生产,直接喷码。
    三、电子监管码存在巨大的商机?
    “对印刷行业来说,电子监管码的赋码印刷任务,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在6月召开的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商业票据印刷分会第九届年会暨票据印刷与可变信息标签印刷研讨会上,新闻出版总署印刷复制管理司司长王岩镔指出,印刷业目前面临的困难非常多,纸张油墨涨价,图书印刷面临教材限价和教材循环使用问题,还有互联网对纸介媒体产业的冲击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赋码印刷工作无疑是一个难得的市场机遇。她也指出,如果印刷业不能很好地协助有关部门来研究解决技术瓶颈的问题,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机会就会丧失。
    早期有专家预言,一旦电子监管码广泛推行,必将使得一些落后小规模的包装印刷企业处于淘汰的境地,包装印刷行业甚至可能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从这个角度来讲,对于包装以及标签印刷企业来讲,这更是挑战中的机遇,特殊的要求将使包装印刷企业走上新一轮的变革和进步之中。目前,一些企业和相关技术部门正在进行技术难题攻关,电子监管码政策,或许可以成为一些印刷包装企业升级换代的促进因素。
    某业内人士观点:据了解,全国有200多家印刷企业正在从事电子监管码的印制工作,采用不干胶载体印刷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经验。电子监管码对印刷厂还是一个新的问题,因为有一些厂没有相关装置,必须要增加。到底全国有多少产品需要电子监管码?根据九大类69种产品和医药四种产品等,大概一年要用喷墨电子监管码7,200亿枚,这个数字不得了。拿啤酒来讲,啤酒的产量380万吨,一吨1,700枚,这是按一斤装的,要是半斤装的就是两吨,本身就需要600亿枚监管码。这些将给印刷企业带来很大的商机,也给印刷设备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估计大概需要2,000台喷墨设备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编后:
    电子监管网系统由国家质检总局、中信集团和中国电信于2005年开始建设,旨在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管。推行电子监管码,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给产品一个“身份证”,发现问题好寻根溯源,找出“真凶”,目的是为了净化市场环境、保障产品安全、创造和谐竞争机制、提高企业自律能力,这都无可厚非。然而,他的实施是某些机构利益的显示,还是真正为企业打假做事?在这场博弈里,执行过程的透明度与可操作性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尽管存在着争论,但包括家用电器、燃气用具和电热毯在内的企业还是不得不在7月1日后,为这项新政策的实施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日在二审食品安全法草案时则删去了初审稿中有关监管码的条款和内容,不再规定食品实施监管码制度。饱受争论的电子监管码此后到底将如何发展?对此,我们将继续关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热线:020-85626447。
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前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包装前沿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来源包装前沿网,http://www.pack168.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包装前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