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从中国石化联合会获悉,联合会参与组建的化工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正处于紧张筹备中。该基金将重点投资国内市场缺口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附加值高以及国家重点扶持的化工新材料项目,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和化工新材料企业走出去。其目标是通过发挥基金的引导作用和倍乘效应,助推关键化工新材料品种的自给率在“十三五”时期达到80%以上。
中国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寿生指出,目前我国已经能够生产十几个门类、数千个品种的化工新材料产品,广泛用于多个关键领域,但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总体还处于低端水平,高性能产品和高端牌号大量依赖进口。
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化工新材料自给率为62%,其中工程塑料、高端聚烯烃塑料等产品自给率不到50%。
业内人士指出,化工新材料加快发展,应成为“十三五”全行业结构调整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工作,而抓紧组建化工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是必选项。
北京澜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认为,化工新材料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从产品研发到装置建设,再到市场培育和应用推广,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目前业内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部分中小企业甚至超过90%,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共有各类化工新材料生产企业上千家,其中民营企业数量超过60%。由于化工新材料的专业性很强,且资金供求信息存在不对称性,部分企业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
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资金需求越来越大、来源越来越紧成为一个现实矛盾和棘手难题。相比银行贷款,产业投资基金提供资金的期限长,无需定期支付利息,属于长期股权投资,深受中小民营企业的青睐。
根据初步设计方案,基金总规模暂定为50亿元,将完全采用国际规范的基金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基金投向主要包括特种合成橡胶、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氟硅材料、可降解材料、功能性膜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等领域。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助理、材料化工处处长张方表示,在产业基金的引领和推动下,到2020年我国高性能树脂、特种橡胶、高性能纤维、功能性膜材料及电子化学品等产品的自给率有望分别达到83%、80%、92%、75%及66%,整体达到80%以上。
立足国内、实现自给,化工新材料将在“十三五”大放异彩,成为全行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和由大变强的第一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