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正文
“蓝天保卫战”持续推进不松劲 嘉兴市开出重点区域整治“药方”
时间:2018-05-22   来源: 互联网   阅读:5080次

投稿箱:

如果您有包装新产品、新材料或者包装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会议合作、展会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3270059559@qq.com(期待您的邮件!)。

近日,记者从嘉兴市治气办了解到,嘉兴市为继续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快推进七大重点区域大气治理,采取了强有力的创新举措,按照“群众闻不到臭气异味”的要求推进,确保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整治阶段性要求,还嘉兴市居民纯净的空气。


废气恶臭的来源主要是挥发性有机物,简称“VOCs”,主要来源于化工、印染、包装印刷、涂装、化纤、污水处理等行业。去年,嘉兴市根据市民信访反映将市区城北区域、南湖区大桥工业园区、嘉善天凝镇与秀洲区油车港镇交界区域等列入嘉兴市大气治理七大重点区域。对重点区域企业排放的臭气废气制订了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去年,在完成重点区域整治方案编制工作的基础上,建立整治项目库,确定和完成一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整治示范项目作为整治示范样板。


构建在线监控网络


重点控制排放源头


“对二甲苯,NMHC,苯……”在位于南湖区大桥工业园区的浙江卫星石化有限公司内,记者看到了这套全新的“烟气自动检测管理系统”在线监控系统监控的结果。浙江双益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环境服务中心主任王晨光介绍,这套设备是专门监控某一类别的臭气废气气体的动态变化,相关数据会在线记录下来,方便在进行整体监测时及时找到根源。


据了解,今年嘉兴市“蓝天保卫战”的重心放在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时段三方面,其中针对七大重点区域整治,采取“一企一策”方法,根据企业生产工艺、排放污染物的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整治措施。据嘉兴市治气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由嘉兴市各重点区域责任部门分别委托专业第三方科研机构,根据重点涉气企业厂区内大气环境污染和管理状况,对企业生产过程和治理流程实施风险源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指纹库。在重点区域工业园内设立总监测点位,整体评估园区区域的大气污染物和环境空气质量,从而达到长效治理的目的。


“企业投入达千万元,建立监测点位达35万个,港区化工企业实现全覆盖……”记者从嘉兴港区治气科了解到,为了大幅减少VOCs排放,嘉兴港区化工园前期建成的LDAR平台现已升级为VOCs平台。平台从原先的LDAR展示和管理新增了VOCs在线、VOCs核算等功能,免费为企业提供企业级管理系统服务。一方面有效落实对治理企业成效奖罚并举,另一方面对第三方检测单位定期考核淘汰。


紧贴产业整合步伐


同步提升减排成效


嘉兴市“蓝天保卫战”瞄准全市“低小散”企业专项整治契机,对同时不符合臭气废气处理排放标准的涉气企业提出进一步整改要求。


嘉善县天凝镇植绒园区明确涉及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企业主要有68家,其中植绒企业42家,涂层企业12家,定型企业14家。由于植绒废气治理技术要求很高,全封闭建设存在技术难点,针对未经环保审批且整改无望、环境问题突出和“低小散”的企业一律予以关停。


在海盐县浙江博仕达作物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在工厂处理污水的废水池上方已经安装了全新的密封顶盖。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废水池处理污水过程中会产生味道比较重的臭气,加盖密封后通过风扇总风管将产生的臭气废气集中收集处理,再通到废气焚烧炉中焚烧,可以大大减少处理污水中造成的大气污染。


海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园严格把关,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大力气,对污染型企业不予审批进园。对未按要求整改或整改多次达不到标准的化工企业开展了多次关停行动,先后关停化工企业18家。今年3月,高新区管委会再与3家化工企业签订了关停协议,3家化工企业将在今年6月底全面停产。


实时公开排放信息


构建快速反应网络


去年,嘉兴市要求在七大重点区域的重点企业厂门口统一设置电子显示屏,涉及企业安全、污水排放、VOCs在线监控等相应数据一律都在显示屏上统一公开。


桐乡经济开发区专门建立了桐乡市、开发区、社区三位一体的治气“网格长”管理工作机制。开发区以各期区域和各村区块为单位,划分建立了11个二级网格单位。机制明确了各网格的分管领导、网格长,以及各级责任人对责任网格内的废气臭气整治工作职责,并在该基础上建立了督查考核制度。各网格单位成员需要按规定时间巡视责任区域的企业电子屏监测情况、企业整改项目完成情况和厂区空气气味感情况,并通过手机上传,实现问题隐患“早发现、早上报、早处理”的目的。


今年,“风险源指纹库”这一创新举措加入到嘉兴市“蓝天保卫战”当中,资料库包含对七大重点区域企业臭气废气排放的详细情况,各园区委托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可以根据特定因子的含量来缩小排放特定因子的范围甚至追踪到排放企业,再根据指纹库系统的信息直接问责到企业的法定责任人。嘉兴市目前已基本完成“风险源指纹库”的收录工作,接下来将会进一步细化特定排放因子的分类管理和责任划分工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热线:020-85626447。
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前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包装前沿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来源包装前沿网,http://www.pack168.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包装前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