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正文
广东工业企业复工率超50%,广东有这四招“硬核”举措
时间:2020-02-20   来源: 互联网   阅读:4216次

投稿箱:

如果您有包装新产品、新材料或者包装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会议合作、展会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3270059559@qq.com(期待您的邮件!)。

        “从2月13日复工12000家左右上升到17日的26209家,复工率超过50%,我省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逐日大幅上升。”2月18日下午,记者从全省工信系统疫情防控物资生产和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阳江、珠海、佛山、韶关、广州等地市复工率居前,格力、魅族、宝钢、中科炼化等重点企业均已全面复工。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我省疫情防控物资供需矛盾有所缓解,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逐日上升。在疫情防控物资生产方面,截至2月17日,全省医用N95口罩、防护服、红外体温枪等13种应急物资生产企业已开工217家,复工率82.8%。其中,30家医用口罩生产企业已全部开工;4家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也已全部开工。

 

image.png

工人正在进行复工复产。南方日报记者 刘力勤 摄

 

  那么,广东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有何“硬核”举措?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介绍,我省瞄准电子信息、汽车、石化、家电等几大万亿级产业集群,突出行业龙头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供应情况,加快推动工业企业复产达产和转产扩产。

 

  记者梳理发现,推动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广东有这四招“硬核”举措。

 

  第一招,着力推动重点企业供应链复工复产。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召开支持重点企业供应商复工复产工作视频会,推动相关地市支持华为、中兴、美的、广汽等重点企业供应商复工复产。

 

  其中,至2月14日,华为所提的第一批57家核心供应链企业已全部复工;至16日晚,华为所提的第二批52家核心供应链企业中有17家已复工。中兴21家供应链企业中有10家已复工。美的169家供应链企业中有66家已复工。至18日中午,广汽需协调省内企业93家,已复工58家,省外需协调企业401家(其中湖北156家),已复工140家(其中湖北的因故不能复工)。

 

  第二招,运用新技术新业态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60多家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开发上线144项产品,公布智能防控、智能科研、在线医疗、在线办公等8方面两批次223项产品资源信息,公布36个智能制造公共技术平台的服务资源信息,供企业免费或优惠使用,从生产管控、供应链采购、安全服务等环节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第三招,推动多方合力加强金融服务。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省金融监管局等多部门,推出“三降三免一放宽”政策;联合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协调金融机构建立专项融资服务通道,对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供应所需资金24小时内完成应急响应,并实行优惠利率;会同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推出“抗疫贷”“疫情防控贷”专属授信产品;向工信部推荐两批“全国性重点企业”314家,融资需求346亿元。

 

  第四招,依托“粤商通”响应解决企业用工、融资、税务、出口等诉求。

 

  广东省中小企业诉求响应平台自2月11日上线以来访问量已经达16000 次,访问企业超过 4360 家,收到企业诉求980 条,已处理576 条。广州、深圳、佛山等有关地市也迅速建立工作机制推进企业诉求响应。

 

  接下来,如何进一步科学有序推动

 

  疫情防控物资生产和工业企业复工复产?

 

  记者从会上获悉,各地区要坚持“两手抓、两不误”,重点从以下六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要分类指导,推动口罩、医用防护服等疫情防控紧缺物资加快生产。

 

  二要突出重点,推动涉及重要国计民生领域的相关工业企业、制造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以及重点产业链相关企业全部复工复产。

 

  三要落细落实、用好用足一系列暖企惠企政策,把财政扶持资金用到关键点和急需处,给企业带去真正实惠和便利。

 

  四要压实属地责任,“一企一策”指导督促企业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积极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必要条件。

 

  五要统筹资源,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

 

  六要毫不松懈做好复工复产期间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来源:南方+客户端   记者/李凤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热线:020-85626447。
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前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包装前沿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来源包装前沿网,http://www.pack168.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包装前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