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全球塑料污染治理背景下,废塑料化学循环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根据技术创新研究与咨询机构Lux Research在对美洲、欧洲、中东、非洲和亚太地区的169个化学循环项目公告(包括试点或示范工厂)的分析表明,2024-2025年间是化学回收-热解的关键拐点,届时可能会看到全球热解产能达到100万吨/年;未来三年产能将增加三倍,大部分来自欧盟和亚太地区。
《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指出,到2035年中国塑料制品年产量将达到1.55亿吨,如果其中化学循环利用率达到30%,相当于再造两座大庆油田,产值将超过1600亿元。化学循环技术针对塑料产量46%左右的软包装类、膜袋类等低值废塑料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效益。而目前,我国对软包装类、膜袋类等低值废塑料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和焚烧。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北京师范大学、苏州城投再生资源发展有限公司、浙江科茂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及科茂化学回收研究院合作开展的“苏州生活源软塑料废弃物化学循环”项目报告也表明,目前进入到垃圾焚烧处置的塑料废弃物的50%以上及软塑废弃物中的80%以上,均适合通过化学循环工艺进行回收;项目产出的塑料热解油能满足主流下游石化企业继续加工生产塑料单体及新塑料的进料要求,经过加氢后得到的精致热解油品质进一步提升。
今年6月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发布了《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指南》,将化学再利用归为材料回收方式,让化学循环的关注度再一次提高。有企业表示,“《指南》的出台,让我们更加坚定将化学循环当作发展的主要方向,围绕化学循环加紧部署,持续探索废塑料回收利用的最佳方案。”
来源:废塑料新观察